以光影作為媒介與材料,藝術家打破對光既有物理特性的認知,強調空間與光影變化所造成的感官體驗,如同以光動態地「書寫」場域、觀者與作品之間的變化。藝術家透過創作向觀者挑戰經驗的不確定性,打開不同觀察視角的可能,展現藝術的價值。首屆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邀請七組國內外藝術創作者,以燈光藝術、科技藝術、跨領域創作為主;並透過其作品與場域的對話,呼應本次策劃主題「光之書寫」,藉由藝術家的視野向外擴展光影藝術的可能性。

何理互動作品〈頻道〉,2019,LED、馬達、塑料、金屬,10x2x3m。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師:森永

本次參展創作者分別來自義大利、日本、台灣等地,皆以光作為創作媒材,強調回應場域的性質與可能:如丹尼爾蒙特韋德(Daniel Monteverde)的複合作品〈星座〉(Costellazione)與〈星星的使者〉(Messaggeri delle stelle)透過繁複的燈光表現空間的連續性;又或者藉由光影裝置產生新的經驗,如何理互動〈頻道〉作品,在機械式與燈光色彩之變化中、在現實之中,創造未有之境。

姚仲涵《光電獸》系列,依附地形變化,創造出自身關係;大西康明(Yasuaki Onishi)作品〈虛空邊緣〉(Edge of Void)藉由螢光和風的幫助,使光影在場域之中流動;丁建中〈浮游〉試圖透過光表現呼吸,凸顯人自然環境的內在連結;莊志維〈森林裡的洋流〉以光線反射、擴散使空間展現漂浮感。以及位於室內201展覽廳的沉浸式藝術空間,將呈現由電波接受器(Sondes A/V Duo)藝術團隊所製作的作品〈迴聲〉(Échos),透過數位轉譯的方式讓更多民眾得以從不同視角理解臺灣藝術史的部分發展。

莊志維作品〈森林裡的洋流〉,2017,烤漆黑鐵、LED,數位控制器直徑350、400、500cm各一,環形面寬15cmx高15cm。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師:森永
 丁建中作品〈浮游〉,2020,鐵件、塑料、LED線燈、程式控制,直徑100cm。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攝影師:森永
姚仲涵作品〈光電獸#15-東區〉、〈光電獸#19-草與樹〉。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姚仲涵。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光之書寫——2020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

展覽時間: 109年1月18日至2月23日

參展藝術家|按展出順序

丹尼爾蒙特韋德Daniel Monteverde(義大利)

姚仲涵(台灣)

大西康明Yasuaki Onishi(日本)

丁建中(台灣)

莊志維(台灣)

何理互動(台灣)

電波接受器Sondes A/V Duo(台/法)

展覽總統籌|國立臺灣美術館 林志明 館長 

策展人|賴駿杰、林長叡

策劃執行單位|擷果創意整合有限公司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園區、201展覽室

戶外光影裝置:2020 / 01/ 18 (六) −2020/ 02 / 23 (日)

展覽時間:17:00-22:00 除夕及初一照常開燈 (2020/01/24-25)

沉浸式空間201展廳:2020 / 01/ 26 (日) −2020/ 03 / 01 (日)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